当机械齿轮的精密与文学世界的浩瀚相遇,会迸发怎样的思想火花?3月17日中午1点,机电工程学院路演大厅书香氤氲。“匠心筑梦,文学铸魂”首期读书分享会在此启幕。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淑花、学工办主任杨中原、全体辅导员及20余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,在书香浸润中展开了一场跨越专业与文学的深度对话。
以书为媒:匠心与文学的碰撞
活动伊始,陈淑花书记分享了自己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。她指出,机电学子既要锤炼精益求精的工匠技艺,更需涵养经世致用的人文情怀。“阅读是打开思维边界的钥匙,尤其对工科学生而言,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哲思与社会洞察,将为技术创新注入更深厚的价值根基。”她特别称赞学生们在完成实训任务之外积极参与阅读活动,展现了新时代技术人才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。


经典共读:多元视角下的思想激荡
在分享环节中,六位学生代表以独特的视角解读经典。2024级蔡徐涛同学从《骆驼祥子》中剖析奋斗与时代的关系,提出“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个人选择,更需以社会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”;张乐同学结合《红岩》中革命者的坚贞,畅谈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;沈和鑫同学分享的《平凡的世界》则引发多位同学共鸣,大家围绕“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不凡”展开讨论,认为工匠精神的本质正是日复一日的执着坚守。
跨文化经典同样引发热议。分享《百年孤独》的张鑫源同学以“马孔多的齿轮能否转动现实”为喻,探讨技术革新与文明传承的辩证关系;选择《额尔古纳河的右岸》的鲍梦阳同学则从鄂温克族的生态智慧出发,呼吁工科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;桂思俊同学分享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,其“用心灵感知文字力量”的分享令全场动容。



多维赋能:构建技文共生的成长生态
学工办主任杨中原老师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活动的意义:“这场交流会打破了‘工科重技轻文’的刻板印象,当《机械原理》与《平凡的世界》在书架上比邻而居,正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生动注脚。”他透露,学院将持续打造“读书角+导师制+跨界沙龙”三位一体的阅读生态,让文学养分深度融入专业教育。
活动现场,辅导员老师们也全程参与,师生共读。本次分享会精选书目已纳入机电学院“第二课堂”推荐书单,后续还将开展系列读书分享活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