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过去的寒假,有这样一位学生——他策划“喜乐迎新春·幸福游园会”等春节主题活动,带领社区居民在龙狮表演、花灯制作、汉绣体验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;他走进空巢老人家中,陪老人剪窗花、写春联,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;他在“放飞少年科技梦·多彩研学在行动”活动中担任科普讲解员,带领孩子们走进武汉城市职业学院,参观学校波音737客机,探索飞机的前世今生;参观机电学院智能制造车间,领略数控铣床的精密运作,体验3D打印技术,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他是机电工程学院工业互联网应用2301班的安昕,是校园里的“公益之星”,他以热情和专业诠释着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。

图1 温暖冬日邻里·新春传递心意集市活动

图2 慰问空巢老人

图3 放飞少年科技梦·多彩研学在行动参观武城职活动
从校园到社区:步履不停地“公益行者”
自2023年入学以来,安昕便投身志愿服务,足迹遍布武汉三镇30余个社区,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00小时,被评为学校三星志愿者。从青少年普法大课堂到“温暖服务老小”惠民志愿服务,从“绿色生态行”科普教育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策划……他的服务领域涵盖文化传承、科技创新、生态保护、法制宣传、老年关怀等多个维度。每一次志愿服务,他都全情投入,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。他不仅在活动中担任组织者,更是积极参与其中,与社区居民、青少年们打成一片,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。他的耐心和细心,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和喜爱。安昕深知,公益之路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。因此,他始终保持着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和执着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公益行者”的内涵。
以心换心:在服务中传递温度
“志愿服务不是单向付出,而是双向治愈。”安昕在谈及感悟时说道。2024年寒假,安昕带领团队走进武昌区南湖街道、武昌区白沙洲街道、洪山区关山街道等社区,开展“欢庆龙年·喜迎元宵”庙会、“爱读书学廉政·正家风传清廉”等主题活动,吸引数千名居民参与。他设计的“非遗手工艺体验”“青少年科普闯关”等环节,因互动性强、寓教于乐,多次被武汉广播电视台、湖北日报专题报道。谈及最难忘的经历,他回忆道:“在慰问独居老人时,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说,‘你们来了,家里才有年味’。那一刻,我真正理解了‘被需要’的意义。”安昕和他的团队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,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喜悦与温暖。不仅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,还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。

图4 安昕在校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
荣誉背后:用专业赋能公益
作为学院入党积极分子,分团委社会实践部干事,安昕不仅是一名志愿者,更是公益项目的“策划师”。他擅长结合专业优势,将工业互联网思维融入服务设计。例如,在“绿色踏青”科普活动中,他利用数字化工具制作生态知识问答小程序;在“法治宣传进万家·法律知识及会民集市”中,他设计“法律盲盒”游戏,让枯燥的法条变得生动有趣。此外,他还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公益活动的评估与反馈中,通过收集和分析活动数据,精准识别居民需求,为后续的公益项目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。安昕的专业技能不仅让公益活动更加高效、精准,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他的努力也收获了多方认可:连续两年获评学院“突出贡献奖”“团学新秀”,志愿服务事迹被湖北日报、荆楚网、楚天都市报等省级媒体报道。2024年学期末,他向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淑花分享志愿服务心得时,陈书记评价道:“安昕同学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,他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活力。”
榜样力量:号召更多青年“益”路同行
“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,但一群人的行动可以改变世界。”安昕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。在他的带动下,学院20余名同学加入志愿服务队伍,累计参与活动超50场。面对荣誉,他始终保持谦逊:“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,希望更多同学能发现公益的乐趣,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。”
安昕的故事,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。他用脚步丈量城市,用爱心温暖他人,用专业点亮公益。正如他在志愿服务台账中写道:“每一次付出都是心灵的成长,每一张笑脸都是前行的动力。”这份赤诚与坚持,正感染着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志愿行列,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。
